中醫脈診是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一項診斷方法,歷史悠久 ,內容豐富,自五十年代起,中醫學 、西 醫學 、數學 、物理學 、工程學 等多學科科學者組成松散聯盟 ,對脈診的客觀化檢測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制了各種不同類型的脈象儀 ;并對脈象進行測繪,對脈象圖進行定量分析。
中醫脈學,精微深奧,自成體系。除常見二十八脈外還有兼脈一百二十余種。然而,臨證診脈靠感官方法,雖然簡便,卻難免失之于主觀況且脈學創立久遠,各家眾說紛紜,診脈技術各有所長,往往令后學者莫衷一是,難得真諦。故中醫脈診技術至今尚未擺脫“在心易了,指下難明”的窘迫狀態。因此,中醫脈學的發展,關鍵的問題就是實現脈學診斷計量化,而當代技術,尤其是基礎醫學和計算機技術的結合恰好為脈象診斷計量化奠定了基礎。
最新中醫脈象診斷儀由脈博傳感器,交、直流放大器,信號檢測器,電腦及診斷程序,打印機等主要器件組成。產品特點同步檢測脈博波的切脈力,可達到高敏度和高保真度。高靈敏度的傳感器,重復性好,體積小,重量輕,操作簡便。高水平的智能系統,由于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大量脈博信號數據的處理精度高,速度更快,并完成了波型的自動識別,分析處理及診斷,因而吮十八脈的診斷第一次達到了計量化,客觀化。自動打印檢測報告,可診斷并打印輸出二十一種心血管功能參數,十二類指下感覺參量,二十八種主脈,一百二十余種兼脈。